首页 > 娱乐 > 正文

全民健身“防病于未然” 如何破解“一场难求”问题

2022-03-29 13:35:14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在迈向体育强国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下,全民健身正在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已不再局限于体育的范畴,而是“防病于未然”的前置关卡,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环节。

几年前,北京市西城区荣丰社区居民曾经因为健身问题闹起了矛盾。常住人口1.3万多人的社区里唯一的篮球场成了“抢手货”,通宵都有人在此打球。离篮球场最近楼宇的居民因为晚场打篮球噪声大,报警好几次。

后来经过几次迁址改造,现在的荣丰运动场扩大了许多,拆除了靠近居民楼的篮球场,建成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小足球场等多处分类社区运动场所,并向周边小区居民免费开放。住在附近小区的马先生经常带着儿子到这里打球。在热爱运动的马先生眼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对于全民健身提供的公共服务仍很不足。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马先生的呼声也正反映了多数群众的心声。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等内容写在了《意见》里。

“《意见》涵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资源布局、健身载体、赛事活动、社会氛围等8个方面,系统提出29项改革措施,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全民健身纵深发展的高层次顶层设计文件。”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世阳说。

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一场难求”问题

《意见》对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都作了详细的规划。

“《意见》针对长期存在的‘一场难求’难点问题,提出‘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场地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表示。

《意见》指出,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编制统一的全民健身规划,促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

《意见》还指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等。

“《意见》的措施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出从实际出发、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从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责任和担当。”林显鹏说。

全民共享

瞄准“一个也不能少”

近年来,群众参与健身运动的热情日渐高涨,202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是,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中的学生、劳动年龄人口、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按照相同口径比较,与国外差距还较大。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意见》从培养终身运动者出发,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支持学校、青少年宫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

“比如,《意见》中提出,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议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对口,专业对口,不仅激活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支专业力量,以社区为单位更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同时,《意见》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为老年人健身提供帮扶,解决其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无障碍体育运动环境营造’‘青少年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允许工会会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体现出社会包容性发展的人文温度和全龄友好理念。”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说。

《意见》指出,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推动体育系统管理的训练中心、基地、体校的健身设施以及运动康复等服务向社会开放。促进国家队训练方法、日常食谱、康复技巧等实行市场化开发和成果转化。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要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健全服务全民健身的教练员、裁判员评价体系。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帮扶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提供“一揽子”服务

《意见》指出,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有意愿的房地产企业以及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资本投资全民健身。“供给方式创新体现为社区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等方面,旨在提升全民健身供给对需求的匹配度。供给方式创新让健身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空间载体创新让健身变得更加便捷,科技创新让健身更为科学有效。”

顾严认为《意见》提出了推进全民健身全链条创新的举措。一是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理顺体育行政机关、单项体育协会、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的关系,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是创新供给方式。将全民健身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引导体育组织和赛事进社区。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教练员队伍,完善“硬软件”标准,以专业化标准化实现科学健身。三是创新空间载体。跳出“场馆思维”,建设体育健身元素突出、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兼具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体育公园,建设户外运动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多样化的新载体。四是创新科技支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另外,《意见》提出建设国家步道、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新载体、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等内容,都为市场打开了想象空间。

“户外运动是全民健身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世界主要体育强国其户外运动贡献的产出一般占其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0%以上。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红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推荐阅读